专题洪门义气观点郭晓明博士专栏

洪门达宗万云龙

Xiaoming Guo 郭晓明

山高溪远存天地正气
河派三合聚民族精神

图:“仙道皈宗”是长林寺开山僧道宗禅师所书

洪门有五宗:文宗史可法、武宗郑成功、宣宗陈近南、威宗天佑洪、达宗万云龙。谁是万云龙,史学家们分为两派,一派认为万云龙是康熙年间的张木,一派认为万云龙是乾隆年间的郑开。无论是张木还是郑开,他们都是天地会的领袖。赫治清在他的著作《天地会起源研究》一书中,考证了《西鲁故事》形成的时间,认为洪门传说的《西鲁故事》写于康熙后期,既然达宗万云龙出现在《西鲁故事》中,则不可能是指乾隆年间的郑开。赫先生的研究可以说是一锤定音,解决了天地会起源的疑案。

洪门是由前明遗臣矢志抗清回天无力散入海湖而成。然而,晚明政治腐败,民不聊生,李自成、张献忠农民起义此起彼伏,朝廷官员与底层民众可以说是格格不入,前明遗臣汉留要散入海湖谈何容易。而达宗万云龙对洪门这一形成过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。达宗的作用在于他经营的万姓同盟成为了天地会的前身。

万云龙俗名张木,1613年生于漳州府平和县小溪后巷。幼年被送到诏安县另一张姓家做义子,在诏安县报国寺里做杂役,成为了报国寺主持时空和尚的徒弟。时空和尚给张木起了个法名叫道宗。1633年时空和尚派道宗到云霄东厦镇的龙湫岩做主持,从此道宗走上了一条兴佛的路,他是诏安长林寺、平和紫竹寺、云霄小隐寺和平和高隐寺等寺庙的开山僧,高隐寺今天还遗留有碑刻记载天地会事迹。除了是几个寺庙的开山僧以外,道宗还在其它一些寺庙做过主持。去新寺庙做主持,不宜把旧法号带去,因此道宗有许多不同法号,他法名道宗,亦号云龙,亦号达宗。


图:顺治乙未年(1665年)紫竹寺开山僧道宗勒石

 

崇祯末年,阶级矛盾激烈,道宗与蔡禄、郭义等18人结为异姓兄弟,建立农民起义组织,推举他的哥哥张要为首领。异姓结拜亦称结万,纳万家姓,所以万字为姓、万人合心,结盟者改姓万。张要改名为万礼,按照排行,万二是郭义,万五是张木,万七是蔡碌。因此道宗也叫做万五和尚。到顺治年间,万姓同盟已经是一支3千人的农民起义军,万五和尚是万姓同盟的实际军师。《西鲁故事》中所述五祖投万云龙聚集千人与陈近南红花亭聚义,应该就是这支农民军。

万姓同盟本来就是明末的农民武装,是李自成、张献忠的漳州版。扬州十日,嘉定三屠以后,民族矛盾上升为主义矛盾。1648年万礼率领万姓同盟投靠了南明延平王郑成功,郑成功让这支队伍驻扎在东山岛。万姓义军选择在康美村建屯军城堡。康美村内有林杨两大姓,都争取城堡建在自己的地界内,道宗为了公平起见,要两姓各在自己地界内取一斗土,结果称出来林家那斗土重一些,就把城堡建在了林家地界内,为了照顾杨姓,城堡名称取林姓的一半为“木”,加上杨姓,把康美城堡命名为木杨城。“木杨城”和木斗是洪门文化中最重要的符号之一。洪门仪式有木杨城设置,使用木斗,上书“木立斗世”。木杨城和木斗,是万姓同盟讲究公平顾全各方的体现,至今是洪门处事的特征之一,当年顾全民族大义弥合了底层万姓同盟与上层明朝遗臣的隔阂。


图:福建东山康美城堡(木杨城)北门“北勒石碣”为道宗禅师所书

 

1659年,万礼在郑成功攻打南京的战斗中身亡。郑成功回到厦门后建忠臣庙祭祀攻打南京牺牲的将士。后来清廷离间听说万礼不是进攻南京城牺牲的,而是撤退时溺水而亡,郑成功因此把万礼除名忠臣庙。蔡禄和郭义因此叛郑投清,清廷任命蔡禄为河南河北总兵、任命郭义为广西南宁总兵。此事凸显显然底层农民义军与明朝遗臣的隔阂。1672年,吴三桂反叛清廷,1674年吴三桂攻入湖南,郑经出台湾登厦门与吴三桂遥相呼应。蔡禄亦响应郑经和吴三桂反叛清廷,不幸惨遭清廷镇压身亡。郑经也在潮州被清兵击败。万义从广西回来再次与郑家联合。明朝遗臣上层精英终于与底层农民义军联合,开启了汉留散入海湖的过程,建立了洪门。1674年陈永华随郑军过海峡返大陆,与道宗一起建立洪门天地会,上层与下层联手抗清。所以,洪门的建立,就是民族大义的结果,是搁置阶级矛盾共同拯救民族存亡的反清民族统一战线。万姓同盟当然本来就没有复明的目标,本来就是明末反朝廷的绿林好汉,“复明”应该是恢复汉族统治的代名词,以致孙中山以驱逐鞑虏为口号举义辛亥革命,深得洪门鼎力支持。正是:国亡方知人神溅,义高不碍客清贫。

福建高溪村(今云霄县东厦镇溪塘村)有高溪庙(灵王庙)。灵王庙是陈元光的祀庙,是祭祀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庙。唐朝派陈元光为刺史,开设漳州郡,因此陈元光死后被谥为开漳圣王。宋朝褒封他为灵王,因此高溪庙亦称灵王庙。


图:福建云霄高溪庙。由于大量天地会文物的发现和天地会历史研究的成果,高溪庙于1991年列为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

 

康熙甲寅年,道宗到潮州战场,收拾了郑经义军三千尸骨,七月十五日佛教盂兰节,道宗为阵亡的蔡禄和郑经等抗清义军做水陆法事,因此有了七月廿五日的再次结盟举义。这次结盟,不仅仅是底层万姓同盟,还有明朝旧臣陈永华。《西鲁故事》中陈近南和万云龙一起举义,应该是确有其事。然而,《西鲁故事》中高溪村灵王庙歃血盟誓和红花亭起义两件事,可能就是一个地点,就是高溪庙。高溪庙别院有观音亭,灵王庙布观音亭局有点像《西鲁故事》描述的白鹤洞与红花亭。

福建省云霄县东厦镇溪塘村的高溪庙,背靠大梁山,南面章江入海口,是南江、北江和柘港三河会合之处。其地理位置完全符合洪门常用的对联:地振高岗,一派溪山千古秀;门朝大海,三合河水万年流。三合会的“三合”很可能就是这处漳江。三合会名称也与此地不无关联。

然而,康熙盛世乃清朝上升时期,明朝已经无可挽回。汉留散入海湖,就得抛弃明朝旧臣那套官制国体,而采用万姓同盟那套结万的江湖规矩。要完成这个转变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为了洪门散入海湖,道宗还创办了佛教香花宗。

道宗师承禅宗,禅宗始于“拈花微笑”典故。这可能是香花宗名称来由。香花僧平时与在家俗人无异,既不剃发,也不持戒,娶妻生子,吃荤饮酒,只是红白喜事的时候穿上袈裟做法事超度魂灵。洪门五祖本来就隐藏在南少林寺,后来与陈近南和万云龙聚义建立洪门,万云龙又在多个寺庙做过主持,洪门义士多藏在寺庙内。然而,洪门人多了,寺庙供养显然不足,而且,要所有入洪门的兄弟都出家也很为难。香花僧是一个很好的隐秘身份,而组织亦不涣散。香花宗是释道儒三教合一的教派,“三点共一”,即是一个“洪”字,也是三教合一,也是漳江入海三河合流,也是郑氏、吴三桂、和万姓同盟三派聚义。香花宗创造了形式多样的法事仪式,音乐有南韵36种,北赞72种,可谓丰富多彩,加上武术套路、舞钹、打花碗和打火棍等,还会加入角色和故事情节,就和演一场戏一样,可以说是很好的市场营销,在闽南话、客家话和潮汕话地区颇为盛行。香花宗给文人落入三教九流以用武之地,香花僧俨然成为一个文化产业,香花宗掩护下的天地会也不失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本分。香花僧法事是洪门天地会重要经济收入来源,而闽南,潮汕和客家地区也是天地会起义风起云涌的地区。有关洪门仪式组织的书称为《海底》,其记载的仪式繁多,洪门香令是足足的一本江湖文学集,唱的是释道儒的处事哲学和洪门民族大义宗旨,其下里巴人的通俗文字显露出香花宗的传统。前朝遗臣接地气散入海湖,香花僧显然是最方便的法门。

图:洪门香堂设置供奉木杨城的木斗,斗内盛米,斗中央插“三军司令”牌,插五祖的五房五色旗, 斗上写“木杨城”和“木立斗世”字样,周围还有剪刀、镜、枰、尺、笔、墨、算盘、剑印等器物,很有一点香花宗做法事的传统

 

康熙甲寅年洪门天地会建立,是一个为民族大义而阶级和解的聚义。大顺,吴三桂,郑氏三股势力都被清廷镇压下去了,其散兵游勇聚集在洪门内散入海湖。《西鲁故事》中南少林僧人为清廷出征灭西鲁,是一个非常矛盾的故事。以明朝遗臣旧志,就不会去为清廷效力的。然而,吴三桂为清廷消灭了南明和大顺,万姓同盟也一度被清廷招安,西鲁出征体现的就是洪门创立聚集了旧日冤家对头的复杂心理。

从汉留到洪门,是一个君臣旧制到江湖规矩的漫长转变过程,这一过程,包括《西鲁故事》的写作把“反清复明”的宗旨变为组织的精神,以及从香花僧形式掩护的地下组织发展的一套组织形式和礼仪。这个过程起于陈永华和道宗禅师会师,即《西鲁故事》中陈近南和万云龙红花亭聚义。

万提喜洪二和尚是史学界乾隆派认为的达宗万云龙。万提喜俗名郑开,据说是郑成功后裔。他是云霄观音亭僧人,法号提喜,入万姓同盟,故称万提喜。乳名洪,行第二,亦称洪二和尚。乾隆二十六年(1761)在广东客家地区惠州传会,1767年聚义三百余人攻打漳浦县城,起义失败。1769年再次起义,再次失败。但是,所有被逮捕的起义军,都没有透露天地会身份,都在严刑拷问下守口如瓶。提喜天地会嫡传弟子陈彪于1782年吸收严烟入会,严烟到台湾彰化传会,1784年吸收了林爽文入会。林爽文是和平县贫困农民出身,1773年举家迁至台湾。1786年林爽文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天地会起义,历时一年有余,全盛时期几乎占领了台湾全部平原。林爽文起义失败以后,清廷才从俘虏的义军将士口供中知道天地会的存在,才知道20年前洪二和尚攻打漳浦原来是天地会所为。

史可法和郑成功抗清,是南明朝廷军抗清。陈近南和万云龙康熙甲寅聚义,是南明旧臣与万姓同盟农民军会师,以民族大义共同抗击外族统治。万提喜和林爽文起义,是农民军起义。从1674年到1761年,洪门天地会经历了漫长的蛰伏期,也是君臣官制国体到江湖规矩的转型期,也是洪门江湖规矩的孕育期。洪门江湖规矩的成熟,才有了洪门的组织力量,才有了林爽文这么声势浩大的天地会起义。

今天中国民族复兴在此走到了关键时刻,民族大义依然是中国崛起的巨大精神力量。华人应该以洪门康熙甲寅创立的精神,摒弃意识形态纷争和国共内战旧怨,一起为中华民族崛起挺过这一最后难关,不能让中国再被列强打回百年屈辱时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