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题洪门义气观点郭晓明博士专栏

洪门南洋落地生根

Xiaoming Guo 郭晓明

 

忠阔南海建邦业

义凝西洋整山河

 

 

乾隆盛世,天地会起义,败多胜少,闽粤洪门举义很多时候都备有万一失败就出海的计划。乾隆五十二(1787)年十一月十二日,福建漳浦张妈求领导了洪门天地会起义,就计划留有后路,约定起义失败则夺商船出海,到台湾投奔林文爽的天地会起义军。无奈起义失败太早丧失出海机会。嘉庆四年(1789)七月初七,林添申与符老洪等七人在广东肇庆歃血钻刀结拜设天地会,七月八月两次结拜百余众,揭竿起义,起义失败后符老洪投奔广东乌石二的海上武装,被封为典司军师。福建广东打鱼和海商比较发达,一些洪门起义失败后借船出海,下南洋安家落户。

1787年1月16日(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廿七日)台湾发生了林文爽领导的洪门天地会起义,规模宏大,历时一年零三个月。林文爽起义失败后,大批洪门兄弟从台湾及闽粤沿海逃亡到南洋各地。广东四邑人在缅甸建立三合会义兴堂,马来西亚有海山堂和义兴堂。1825年,马来西亚槟榔屿有四个洪门堂所。1826年,马六甲洪门三合会有4000会众,几乎都是广东人。1828年,马来亚诸邦华侨矿工有上千人,分为9个公司,公司是按照西方殖民社会制度,内部组织还是天地会组织。

话说乾隆末年,闽粤天地会起义风起云涌,此起彼伏。广东嘉应州(今天的梅州)葵岭村有一好汉吴元盛,他身材雄伟,行侠仗义,周围土豪都就怕他三分。他得知毗邻葵岭东北十里左右的石扇镇上有个文武双全的罗芳伯,雄韬伟略、嫉恶如仇,就联络罗芳伯一起设立了天地会聚盛堂。他们召集四方豪杰聚集起义,然人多口杂,机密泄露,未及举事就遭到清廷围剿,他们遂带百余死党于1772(乾隆三十七)年,流亡到曾母暗沙南边的婆罗洲的三发,即今天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Sambas。闽粤沿海是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冲突交融地段,洪门会所翻译成英文名称时,都译为公司,聚盛堂到了婆罗洲遂改名为聚盛公司。

婆罗洲三发在婆罗洲西北角,与马六甲海峡遥遥相对,是郑和下西洋必经之路。郑和下西洋的“西洋”指的就是三发西边的洋面,“下西洋”就是从婆罗洲西出马六甲海峡。天地会聚盛堂来到三发的时候,华人已经在当地种植水稻、胡椒、咖啡、椰子,开金矿和钻石矿有上百年了。当时的婆罗洲正是乱世出英雄的时候。那里华人各个天地会堂口、当地诸酋长部落、以及荷兰东印度公司经常为金矿开采和农作物种植而发生武装冲突,处于群雄并争的局势。聚盛堂上岸之时,正值劳仔人在坤甸(Pontianak)暴乱,罗芳伯与婆罗洲苏丹结交后,苏丹提供军备,谴派罗芳伯率领天地会出平定劳仔人暴乱。罗芳伯平乱大胜而归,苏丹遂与罗芳伯结拜为兄弟。天地会也因此在坤甸有了自己的地盘。

坤甸地处婆罗洲最长的河流卡普阿斯河入海三角洲,但逢渡河,戴燕(Tajian)酋长国王都要征税。当时戴燕酋王非常残暴,横征暴敛苛捐杂税,搞得民怨鼎沸。戴燕在坤甸东边百余公里,地处卡普阿斯河上游,吴元盛以献税金为由,前往戴燕,刺杀了戴燕王,不料被戴燕王后带兵围困,罗芳伯得知后立即从坤甸发兵,击败戴燕围军解救了吴元盛,吴元盛遂取而代之成为了戴燕王。

1776年,罗芳伯平息了华人之间各公司(堂口)之间的内斗,一改华人一盘散沙的局势,合十四家公司为一个大公司:兰芳公司(LaFang)。兰芳公司旗下有近四万华人,加上当地土著,兰芳公司管辖有11万人口,其地域包括万劳(Mandor)、山口羊(Singkawang)、邦戛(Pemang)和南吧哇(Mempawa)等广大领土,势力之大,在婆罗洲上与苏丹和荷兰东印度公司成三足鼎立之势。

公司者,在18世纪就是一个独立王国,欧洲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和加拿大的海湾公司等,都有自己的武装、货币和行政机构。1777年兰芳公司改为兰芳共和国,罗芳伯出任兰芳共和国第一任“大唐客长”,制作公司旗帜,上书“兰芳大总制”。 兰芳共和国就是洪门和顺堂,完全按照洪门制度运作,官分“甲大”、正副“书记”、“尾哥”、“老太”等。总长由选举或者禅让交接,先后有过15任总长。兰芳共和国历经百余年,1888年被荷兰殖民者所灭。吴元盛为戴燕国王以后,延续了酋长世袭制度,百年后亦被荷兰所灭。

南洋还有一处华人聚集地就是新加坡。新加坡在1841年就有洪门上万人。1850年,新加坡华侨有27988人,其中两万多是洪门兄弟,占当地华侨70%多。孙中山革命时期多次到南洋,在新加坡建立了同盟会南洋支部,现在新加坡依然保留了同盟会南洋支部旧址:晚晴园。抗战时期,著名侨领陈嘉庚在新加坡建立了“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”,为抗日战争筹集了4亿元国币的外汇。日本占领新加坡时期,几万华人惨遭屠杀。1967年新加坡建立了和平纪念碑,纪念日占时期死难的平民。上世纪六十年代,全球掀起反华风潮,以印尼反华为最。在反华风潮中,马来西亚种族主义抬头,国会修改宪法,将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开除出马来西亚,新加坡被迫独立,成为海外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。

洪门散入海外去国离家,患难互助和抗暴平权就成为洪门的主要任务。华人初到异国他乡,互助抗暴维护权益的组织形式主要是洪门。如新加坡和加拿大早期,70%和华人都是洪门。洪门堂口之间,亦有内斗。如罗芳伯那样能够消除内斗团结一致的时候,华人政治势力就强大,强大得足以立国。和走西口、闯关东一样,下南洋、赴金山也是历史上重大的华人迁移事件,洪门在下南洋、赴金山过程中,为华人落地生根,对当地政治经济做出贡献,团结互助共赴患难,起了组织华人团结华人的重要作用。历史经验证明,团结就是力量,组织起来的华人政治地位就高。在十八和十九世纪,洪门为华人在海外立足立下了不朽功勋。

图:新加坡同盟会南洋支部旧址晚晴园